支部委员蹚出“芹”劳致富新路子
来源:临洮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2-08-30 20:52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T|T
甘肃省临洮县漫洼乡广丰村,西北黄土高原上的干旱小山村,原本靠天吃饭、产业结构单一、群众收益偏低,却在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下,迎来了“蜕变”,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群众走上了“芹”劳致富的康庄大道。这一切还要从该村党支部委员何国旺说起。
何国旺,漫洼乡广丰村党支部委员,现年43岁,自21岁从甘肃省供销学校毕业后,就一直扎根农村,在生他养他的黄土地上实践创新。他是农民的孩子,也喜欢农业,喜欢和农民打交道,特别是作为一名支部委员,他一心想着如何增加农民增收,让农民过上好日子。
敢于创新,大胆实践,开启芹菜种植产业新局面
作为党支部委员,何国旺始终把群众增收致富、过上好日子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面对传统产业结构单一、收益低下的现状,他积极探索思考,看到相邻的安定区种植芹菜,收益非常可观,他萌生了种植芹菜的想法。“种子怎么选?肥料怎么施?水从哪里来?”这些都是摆在他面前的“拦路虎”,特别是一些群众的反面言论,几乎让他刚萌生的想法面临“流产”。
“路是人走出来的,尤其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支部委员,在风险与挑战面前,就要站得出来,就要敢于担当。”何国旺说道。2018年,在众多人的不理解中,何国旺在自家的2亩地里,率先种植了2棚芹菜,虽然出苗率、产量都只能达到成熟种植模式下的60%,但因芹菜价格可观,每亩收益依然达到了8000元,依然是传统种植产业收益的3~5倍。何国旺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村里群众也改变了看法,纷纷向他学习取经,尝试种植芹菜。
善于学习,勤于钻研,新技术赋予芹菜种植新动能
一次成功有偶然因素,要想把芹菜产业做大,让全村人都富起来,必须学习先进经验、引进新技术,才能让芹菜产业越走越远。
针对芹菜传统种植模式种植效率低、出苗率、耗费人力大、间苗程序多的问题,他先后到定西市安定区、山东省潍坊市、青岛市进行学习,在全市率先引进“编绳毛芹”种植技术,将芹菜种子编在可降解的绳子中,用机器铺设种植,既节省人工成本,又提高了种植效率、提高了出苗率,大大节省了成本,目前该技术已全面推开。针对种菜缺水的问题,他带领群众自发在靠近沟坝的地方开挖蓄水池,同时通过引进“文丘里”喷灌设施,降低了用水量,解决了山区种菜缺水的问题。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推广,引进新技术,群众已逐渐认可发展芹菜产业,亩均纯收益稳定在2.5至3万元。
“是何国旺带领我们种了芹菜,赚了钱,鼓了腰包。”广丰村群众高兴地说。
项目支撑,稳步扩大,打造“芹”劳致富新引擎
一个村发展芹菜产业,虽然群众收入增加了,但还存在规模小、产量小,撑不起独立市场的问题,群众卖菜都要到30公里以外的内官镇,无形中增加了成本。
针对这一现状,何国旺奔走于县乡农业部门,争取在项目投入方面给予支持。2020年,在乡村振兴的有利机遇下,在漫洼乡党委政府的积极争取下,县农业部门投入150万元建成漫洼乡双层钢架大棚50个,2022年又投资51万元建成漫洼乡双层钢架大棚18个,建成标准化“芹菜种植示范点”2个,带动群众种植芹菜。目前,全乡大棚种植芹菜、露天种植芹菜总面积已超过1000亩,实现产值3000万元。芹菜产业真正成为了群众“芹”劳致富的“铁杆庄稼”。
【来源:共产党员网 | 撰稿:王宇环 | 编辑:杨成全 | 编审:安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