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 页领导讲话 》正文

唐晓明:坚持问题导向 强化要素保障 全面开启定西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来源:临洮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1-05-12 08:53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T|T

坚持问题导向   强化要素保障

全面开启定西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中共定西市委书记  唐晓明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作出了“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等重大历史判断,向全党全社会释放了“三农”工作仍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的明确信号。定西作为刚刚脱贫摘帽的传统农业市,要实现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首先要实现;定西要走上共同富裕之路,农民不能缺席,乡村不能掉队,农业不能拖后腿;做好“三农”工作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统揽各项工作的主题主线,更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责主业。我们要全面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以推动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为目标,认真研究解决“三个问题”,持续强化“四项保障”,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全面推进陇中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解决“三个问题”,就是要扭住脱贫攻坚成果如何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如何推进落地、群众饭碗如何端牢端稳三个问题,精准施策、固强补弱,牢牢守住“三农”工作基本盘。

第一,关于脱贫攻坚成果如何巩固拓展的问题。按照中央和省市的部署安排,用好5年过渡期政策,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更艰苦的努力,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夯实基础。一要打好巩固“主动仗”。坚持和完善“三步六法”防贫监测帮扶机制,进一步健全易致贫返贫人口快速发现和核查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基本生活严重困难户,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巩固情况,做到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快速响应、动态清零,切实防止规模性返贫。要持续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进一步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二要出好拓展“组合拳”。聚焦全市已建成的903个集中安置点特别是大型安置区,持续加强产业就业扶持和后续配套设施建设,确保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要完善以“7+X”为主导、以“五小”等小微产业为补充的产业格局,不断拓展提升“551”产业发展模式,加大劳动力精准培训输转力度,依托扶贫车间、公益性岗位、本地务工企业和重大建设类工程带动等方式实现就近就业,着力夯实稳定增收基础。三要下好衔接“先手棋”。政策衔接上,在新政策举措出台前,攻坚期内各项政策、工作机制都要继续坚持,各类攻坚力量都要继续坚守岗位,相关部门要尽快拿出产业培育、稳岗就业、“三保障”巩固提升、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低收入人口分层分类救助等具体办法,逐项分类做好政策延续和优化调整,坚决防止等待观望。力量衔接上,积极对接国家东西部结对关系调整政策,列出需求清单,及早谋划起草对口帮扶框架协议。要主动加强与现有帮扶市、县和中央定点帮扶单位的衔接沟通,积极做好后续帮扶、在建项目推进、长期合作事项落地等工作,确保帮扶不断档。工作衔接上,不断完善市级领导联县包乡抓村责任制,组建乡村振兴专责工作组,坚持定期研究和定期调度制度,及时研究部署、督促调度、推动落实。

第二,关于乡村振兴如何推进落地的问题。要尽快将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范围上,从集中支持贫困村、贫困人口拓展到所有行政村、所有农村人口;工作内容上,从集中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逐步拓展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工作方式上,从到村到户精准帮扶为主拓展到到乡到村带户为主。一要积极培育壮大乡村产业。继续拉开架势、采取超常举措,加大产业基础设施投入,提升精深加工能力,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促进流通环节拓展、消费环节延伸,做足延链补链强链文章,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提档升级。特别要围绕打造特色乡村产业集群,更加注重在市域范围内统筹考虑产业培育和发展,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向最佳适宜区集中,避免同质化竞争。要引导农户以土地、资金、资产等入股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完善“企业+合作社+脱贫户”“村集体经济+脱贫户”等模式,进一步巩固利益联结机制。要深挖村级集体资产综合价值,延伸现有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产业链,开发新的多元发展产业链,盘活集体资源资产,提高集体资产经营效益。二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合理确定目标,不能超越发展阶段,更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一方面,坚持“远谋近施、点线结合、一体推进”,对村庄的存续态势、产业的发展前景、人口的转移程度,以及城镇化的发展趋势等各方面因素作出充分预判,避免规划脱离实际、造成浪费。另一方面,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不能一个样式盖到头、一种颜色刷到底。三要加强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深化山水林田河湖草系统治理,统筹推进天然林保护、新一轮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全面推进渭河源林草生态扶贫巩固提升、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重点项目建设,下大力气抓好渭河、洮河、关川河水生态综合治理,确保农村绿水长流、青山常在。要统筹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一体提升,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抓好“美丽乡村”建设、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扎实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等工作,把城乡生态的底子打厚实。同时,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加快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做足“山水”文章,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变美丽生态为美丽经济,实现生态出“钱景”,美丽生“财富”。四要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认真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全面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有效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五要全面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完善村民法治服务,加强乡村道德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巩固农村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切实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第三,关于群众饭碗如何端牢端稳的问题。对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坚持党政同责、党政同抓,确保粮食生产和供应不出问题。一要解决好“谁来种”的问题。积极争取产粮大县、制种大县奖励和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等政策,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加强撂荒土地治理,对生产条件较好的撂荒土地,积极引导合作社或承包农户运用机械耕作,扩大马铃薯、小杂粮等适宜当地条件作物种植面积。二要解决好“怎么种”的问题。提高乡村产业的集约化水平和经营效益,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通过产销对接、技术服务、发展冷链物流、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等措施防范风险,保护群众利益。引导农户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引导消费者合理设定价格预期,找到利益平衡点,确保不出现大的价格波动。三要解决好“种什么”的问题。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重点发挥好陇西中药材种质资源库作用,加强老品种提纯复壮、新品种引进驯化和濒危品种抢救繁育;以国家级区域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为依托,加快建成安定、渭源马铃薯脱毒苗生产供应中心,打造全国最大的优质种薯生产供应基地。抓好牧草、蔬菜、花卉、特色小杂粮及黑裘皮羊等特优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促进良种“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强化“四项保障”,就是要强化科技服务、资金支持、基层组织、人才队伍四个方面的要素保障,为“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添动力、增活力。

第一,科技服务要跟上。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中的基础关键支撑作用,紧紧围绕中医药、马铃薯、草牧等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开展工艺改进、装备更新和产品研发,积极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强产学研融合发展,发挥好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作用,在种子种苗、农业机械、疫病防控、产品加工等方面,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全面提高种养加贮各环节的科技含量。

第二,资金保障要到位。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落实好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的政策。健全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对农业农村信贷支持,推广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推进乡村产业“保险+期货”,拓宽乡村振兴投入渠道。切实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监督,做到资产底数清、产权归属清、主体责任清、收益分配清、处置核算清。

第三,基层组织要建强。深化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四抓两整治”行动,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强化“三链”建设,创新优化“双进双促”模式,加大在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农村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乡村组织体系。特别要借鉴脱贫攻坚中的好经验好机制,组建乡村振兴指挥部,成立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专班、若干攻坚小分队,着力构建“1+5+N”组织体系,切实把党员组织起来、把干部动员起来、把群众凝聚起来,齐心协力推动乡村振兴。

第四,人才队伍要优化。目前,大部分农村都面临着“外来人才引不进,本地人才留不住”的困局。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全局通盘考虑,用力打造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就地培养一批有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建立健全支持人才下乡、鼓励能人回乡、引导企业兴乡相关制度,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发挥专业和技能优势,鼓励大学生、退役军人、企业家等人才到农村干事创业。(转自:《调查与研究》2021年第4期)


【来源:定西党建网 | 编辑:陈作喜 | 编审:安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