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临洮县上营乡瓦窑滩村的蝶变之路

来源:临洮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3-11-08 20:27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T|T

上营乡瓦窑滩村位于临洮县东北部,距县城40公里,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374户1114人,常住人口227户754人,有党员46人,总耕地面积5782亩,人均耕地面积4.6亩,是全乡7个深度贫困村之一。近年来,上营乡瓦窑滩村党支部坚持“抓班子、强堡垒、建新村、夯基础、兴产业、调结构”的总体发展思路,积极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盘活集体财产资源,以资产入股方式投资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探索出“党建引领乡村旅游”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88万元;2023年上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1.64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17.72万元。


党群同心定准发展路径


近年来,瓦窑滩村党支部坚持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为抓手,以“四抓两整治”为重点,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选派优秀乡镇年轻干部担任专业化管理的村党组织书记,通过“两选一聘”的方式,聘请未就业大学毕业生担任村文书,打造了一支政治可靠、能力突出、群众认可的党支部带头人队伍,解决了村“两委”班子年龄大、学历层次低、思想僵化的问题。

为了改善全村面貌,实现强村富民,村党支部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先后多次赴外考察学习,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建议,确立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总体思路。通过持续建设改造,如今的瓦窑滩村,一条条水泥路干净整洁,一排排新建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加固修缮的“军马营”休闲农业旅游体验基地焕然一新。


项目支撑补齐发展短板


基础条件改善了,群众对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持续高涨,乡村建设又成了摆在新任村“两委”班子身上的难题,村党支部在反复讨论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以“军旅文化为魂、田(草)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生态农业为基”的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先后争取实施乡村建设县级、市级示范村项目资金580万元,邀请省级专业设计团队,多次深入村庄实地勘察,科学编制了《上营乡瓦窑滩(2020-2035)村庄规划》。大力开展绿化活动,高标准栽植行道树1600棵,面山绿化80亩,栽植各类景观苗木10000余株,种植花草500余亩;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整治废弃建筑料场300亩,拆除残垣断壁110处,整治乱堆乱放560处,新建卫生厕所120座;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风貌,不搞大拆大建,实施风貌改造160户。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发动群众自筹资金35万元,完成入户道路硬化、院落围墙维修、户用晾晒场改造,投资15万元扶持规范运营农家乐3家,以发展“庭院经济”作为带动民众实现增收的突破口,投资20万元扶持 “五小产业”10家,在房前屋后、家庭院落的零星地面打造“种养+”产业,让农户的“方寸地”释放出乡村振兴新活力,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收入稳步提升。


资产入股激活发展动能


石上岩画,马莲花开。时值7月,马衔山脚下的军马场周边,到处盛开着马莲花,连片种植的油菜花一望无垠,引得游人驻足拍照。2022年,村党支部紧抓全县培育壮大“五大产业”的发展机遇,按照“村企合作”的发展模式,引进甘肃省马衔山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开发运营军马场,先后争取中央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50万元,整合乡村建设资金和社会投资共计213万元对军马场改造提升,新建防腐木结构房屋4间250平方米,购置了相应服务功能设施,对水电暖进行了维修改造,建设卫生间6个,新砌石头围墙300平方米,并对原有住房、库房、养马场(圈)等进行了改造提升,配套打造了攀岩、骑马等旅游项目,把军马场打造成为马衔山旅游景区重要的游客接待中心。村党支部通过将军马场集体资产进行整合打包,按照村集体资产占军马场旅游服务中心资产10%的形式折股量化,年底按照运营收益进行分红。同时,带动销售本地百合、蜂蜜、中药材、放养鸡、牛羊肉等农产品,吸纳50多名群众从事旅游服务业,增加务工收入。2022年,军马场旅游服务中心共计接待游客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万元,村集体经济稳定收入在10万元以上,农户出售土特产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户均增收超过2100元,实现了产业升级、群众增收、村企共赢的发展目标,为村级经济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来源:中共临洮县委组织部、上营乡 | 编辑:张得强 | 编审:安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