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铎:打好脱贫攻坚硬仗 谱写富民兴陇新篇
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发展和甘肃工作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做好甘肃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形成了指引甘肃事业发展的总指针、总纲领和总遵循。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作为全部工作的统揽和主线,一以贯之坚持贯彻好,脚踏实地在打好具体落实战役上使劲用力,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要求在甘肃生根开花结果。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甘肃视察,深刻阐述了一系列全局性根本性原则性问题,为新时代甘肃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思想指引、行动指南和强大精神力量。要站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安排部署,扎实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的五个方面任务,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
打好脱贫硬仗攻堡垒
甘肃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的殷切嘱托,一鼓作气、背水一战,加快脱贫进程,提高脱贫质量,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坚持把严守标准贯穿始终。在脱贫标准上,既不能脱离实际、吊高胃口,也不能降低标准、影响成色。要高度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严格落实部门主抓责任和地方实施责任,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3+1”冲刺清零行动,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对账销号,确保2019年年底前实现重点领域主要任务清零达标,到2020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同时,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着手研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坚持把精准到户贯穿始终。聚焦每一家,对准每一户,对“到户”工作进行再排查再强化,找准致贫原因是什么,明确脱贫致富靠什么,精准施策、仔细算账、动态管理,用“绣花”功夫把“一户一策”做细致,推动政策、产业、资金和帮扶措施严格到户。“到户”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方法,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都要坚持“到户”、追求“到户”,不满足“最后一公里”,朝着“零距离”的目标努力。
坚持把聚焦深度贫困贯穿始终。贯彻“倾斜”导向,落实“优先”要求,把政策措施、扶持资金、帮扶力量、发展要素等进一步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一件事一件事地抓好实施。省级领导要带头抓好贫困发生率较高的深度贫困县,市州一把手要深入贫困发生率30%以上的村开展工作,县级一把手要牢牢抓住贫困发生率20%以上的村,站位一线、靠前指挥,当好攻堡垒的急先锋。
坚持把问题整改贯穿始终。坚决落实“整治问题不手软”要求,紧盯专项巡视、成效考核反馈的问题和自验筛查发现的问题,逐级靠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防止出现整改盲区和漏洞。发扬严实作风,既注重整改进度更注重整改质量,绝不搞“虚假式”“算账式”“指标式”“游走式”脱贫。把整改情况作为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引导各级班子和领导干部严格履行整改责任,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
树立鲜明导向抓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甘肃发展的重点和关键。甘肃省要紧紧围绕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抓发展,紧紧围绕促进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促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在提升发展质量、加快发展步伐上取得更大成效。
着力强化薄弱环节。把补齐全面小康短板和弱项作为紧迫任务,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倒排工期、细化措施,巩固领先指标,提升一般指标,突破弱项指标,确保全面小康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基础设施是甘肃发展的突出瓶颈制约,要认真研究对接国家出台的政策措施,主动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基础设施体系。
着力提升产业水平。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发挥兰州新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平台带动作用,对传统产业进行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格局。依托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利用独特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优势,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放大文化旅游业综合效应。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使兰白都市圈、榆中生态创新城、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以及西陇海线、中部腹地、陇东南地区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聚集地。
着力推进乡村振兴。从农业内外、城乡两头共同发力,发挥特色优势推动产业振兴,坚持引育并举推动人才振兴,倡导文明新风推动文化振兴,践行绿色理念推动生态振兴,完善治理体系推动组织振兴,努力建设富裕美丽和谐的陇原新乡村。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逐步缓解城乡发展不平衡状况。逐村定好规划,分步实施、不翻烧饼,一张蓝图干到底。
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越往后推进难度越大。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大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力度,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甘肃最大的机遇在于‘一带一路’”。要找准发力点,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好开放平台和产业基地,积极打造文化、枢纽、技术、信息、生态“五个制高点”,加强同沿线省份和国家开展实质性、多领域合作,加快构建内外兼顾、陆海联动、向西为主、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
坚持生态优先筑屏障
经过不懈努力,甘肃省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但整体任务仍比较重,正处于负重前行、持续攻坚的关键期。要咬紧牙关、弓腰使劲,以应有的政治执行力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巩固发展来之不易的治理势头,努力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深化思想认识守牢底线。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强调,要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把两者有机统一起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甘肃省要深刻认识到,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是国家战略,把生态环境保护好就是甘肃对国家和民族的最大贡献,为发展而破坏生态,经济建设步伐再快、经济实力再强都是功不抵过。要坚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生态保护摆在经济发展的前置位置,时刻勒紧生态环保“紧箍咒”,不能以任何借口触碰生态底线。
紧盯阶段目标持久用力。紧紧围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着眼小治、中治、大治三个阶段目标,有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小治就是被破坏的点位生态得到修复,中治就是重点地区生态环境明显优化,大治就是久久为功把“山川秀美”新甘肃图景变成现实。要统筹当前和长远,综合施策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流域治理整体战、防沙治沙阵地战、绿色发展持久战,争取全省生态环境发生更大变化。
整治突出问题修复生态。汲取祁连山生态遭受破坏的深刻教训,强化整治措施,加大整治力度,确保各类生态破坏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积极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工作,巩固祁连山生态治理成效。严格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对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必须追责问责,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必须严肃查处。
壮大生态产业强化支撑。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明确要求,把十大生态产业一年一年抓下去。要按照“省级统筹、行业归口、领导包抓、部门主责、市县落实”的原则,抓实抓细重大带动性工程项目,做大做强清洁生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先进制造、循环农业、中医中药、文化旅游、通道物流、数据信息、军民融合等产业,使生态产业成为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坚实支撑。
抓好整体治理放大成效。实施祁连山、渭河源区、“两江一水”等重点区域流域生态治理规划,弘扬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新时代愚公精神,加快建设河西祁连山内陆河生态安全屏障、南部秦巴山地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甘南高原地区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陇东陇中地区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和中部沿黄河地区生态走廊“四屏一廊”。把黄河作为区域流域治理的重中之重,贯彻生态优良、生产低碳、生活宜居三个导向,突出生态修复、文化复兴、经济转型三大任务,做好水的涵养、土的保持、沙的减少三篇文章,争取在黄河治理保护上先行一步,为把黄河变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作出应有贡献。
突出重点领域促和谐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深刻指出,“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老百姓利益着想,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优先安排公共服务项目,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通过惠民生增加和谐因素。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继续办好普遍受益的民生实事。高度重视收入这个民生之源,完善配套措施,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持续解决“乡村弱”“城镇挤”“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群众看得了病、看得起病。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兜底网。
通过促团结减少和谐风险。立足多民族多宗教省情实际,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着力构建新时代民族宗教工作体系,有效解决民族宗教领域突出问题,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顺良好局面。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推进宗教工作法治化建设,用法律规范政府管理宗教工作的行为,用法律调解涉及宗教的各种社会关系,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动权。
通过强治理巩固和谐局面。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地方实际,稳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各项工作。健全“六位一体”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抓好安全生产和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提高平安甘肃建设水平。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做好线索核查、依法严惩、打伞破网、打财断血、行业整治等工作,彻查涉黑涉恶案件背后的腐败问题,让社会更加安定和谐。推广“枫桥经验”,深入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利益关切,防止小问题酿成大案件。
履行治党责任强保证
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严格落实党的建设任务,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纵深推进管党治党,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持续净化政治生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查处“两面人”“两面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命题、党员干部教育的终身课题,结合实际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引导党员干部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运用甘肃省厚重红色资源,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
切实加强干部工作。坚持新时期“二十字”好干部标准,建立健全干部工作“五大体系”,树立重党性、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多选拔使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表现突出的干部。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优化各级班子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鼓励干部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锻造综合素质和斗争精神,练就过硬本领,堪当历史重任。
从严推进正风肃纪。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查深究各种隐形变异“四风”问题。聚焦当昏官、懒官、庸官、贪官等现象,深化拓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坚决克服和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做好为基层减负工作,让基层干部腾出更多精力办实事、解难题。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削减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来源:甘肃党建;编辑:姚登清;审核:桑彦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