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微改革” 释放“大动能” ——临洮县开展主题教育深化“微改革”典型材料
近年来,临洮县委、县政府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群众反映强烈、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从“细微处”切入向纵深推进,着力破解发展瓶颈,理顺发展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该县以提升主题教育实效、全面推动当前重点工作为目标,不断深化“微改革”事项。先后创新谋划、实施推进了涵盖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等诸多领域,关涉全局发展的微改革事项84项,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夯实基础助脱贫。围绕脱贫攻坚、特别是2019年整县脱贫摘帽目标,临洮县紧抓培育富民产业这一根本,通过改革举措,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完善运行机制、畅通市场终端,为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有力保障。制定出台了《临洮县产业精准扶贫到户资金奖励扶持办法》,细化、明确了产业起步、达标、销售、延链补链、入股配股、创业就业及合作社和企业扶持等7项奖补标准,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大扶持引导力度,将贫困户、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凝聚在产业发展上,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积极性,筑牢了富民产业培育的基础。并通过创新“三社合一”积极推动“三变”改革和供销综合改革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机制,增强产业支撑能力。峡口镇普济寺村供销合作社联合社通过统一引进、统一种植、统一销售蔬菜,带动周边178户群众种植高原夏菜3200亩,户均增收3100元;通过扶贫互助资金协会提供的互助资金贷款发展种养殖120户,户均增收300元。积极探索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与“三社合一”改革相结合,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全县建成电商服务站182个(其中农村淘宝服务站50个),培育了临洮新狄电子商务公司、小成蜜蜂园等电商企业11家,注册网店累计达到376个(其中销售额100万元以上的网店1家、50万元以上的网店2家、10万元以上的网店17家),线上销售额达3760万元。积极探索光伏扶贫模式,率先在太石镇三益村等10个村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站,逐步引入资金和投资主体,探索形成了资产出租、合作开发、服务创收、混合经营等多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因地制宜解难题。畜牧产业一直以来是临洮县的特色产业,也是助推群众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近年来,该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实施了草畜一体化饲草服务、牛养殖产业服务等32项微改革,有力推动了畜牧产业的发展。面对散养户饲草料加工机械购置成本高等发展瓶颈问题,该县探索推行饲草银行、草料互换、代加工、窖贮、青贮裹包等5种饲草加工模式,建成饲草料配送中心2个、饲草料配送点18个、粮改饲示范点5个,目前,全县秸秆饲料年加工能力达50万吨以上。同时成立秸秆加工服务小分队,为养殖户提供微贮袋、微贮菌、免费红糖和培训服务,建立起了草畜一体化饲草服务体系。针对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缺资金、缺技术和良种、产业竞争力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等突出问题,探索推行了“政府+金融+企业+合作组织+贫困户+保险”的“六位一体”牛产业扶贫新模式。一方面,结合奖补政策,依托“贫困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的产业链条,由合作社为分散的养殖户与龙头企业牵线搭桥,既减少了中间环节,又增加了养殖户特别是贫困户的收益;另一方面,通过在银行预存贷款风险损失补偿金,为养殖户提供3年期的贷款,全力扶持农户发展牛产业。2017年以来,通过“六位一体”牛产业扶贫模式,已有26家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签订了肉牛收购协议,每头肉牛增加经济效益400元;累计投放良种西门塔尔基础母牛9724头,带动6988户贫困户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提质增效解民忧。该县牢固树立“民生是最大的政治”“群众之事无小事”执政理念,以深化“微改革”为抓手,着力解决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探索建立智慧医疗新模式,在县、中医院安装综合服务自助终端机46台,同时多方筹集资金,建设维修了13所村卫生室,为无村医行政村协调解决医生16名(其中由乡镇卫生院派驻本院工作人员6名、乡镇辖区内调剂解决6名、从毕业生中招录4名),每个卫生室配备常用药品均在80种以上,方便了患者就近就医。紧盯住房安全保障短板,针对因资金不足不愿改、改不了的贫困农户,创新提出“加固维修农村C级危房”的思路,对土木结构房屋采用配筋砂浆带加固,对砖木结构房屋采用钢结构加固,同时对加固后的房屋进行地板铺设、墙面粉刷、吊顶等风貌改造,既降低了C级危房拆除重建成本,又缩短了建设工期,提高了群众改造积极性。2016年3月31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深入太石镇三益村调研指导精准扶贫工作时,对该县农村危房加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完成危房改造2.94万户。针对学校管理水平普遍较低、教学教研管理粗放、办学特色不突出的问题,探索开展中小学幼儿园精细化管理。实验三小探索实行班子成员“一日校长”值班制,形成了一套“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事事有落实”的教学管理体系。探索提高农村教学点、小学教育水平新举措,通过联校走教和网络教学有效解决了农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促进了薄弱学校的质量提升和农村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临洮县教育一体化管理与教育帮扶实施策略》荣获甘肃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走实绿色生态路。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大力推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环卫市场化改革等15项适合自身发展的微改革,开启了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针对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这一“老大难”,该县坚持项目推动,“变废为宝”。积极探索建立废旧地膜回收长效机制,自县乡村三级废旧农膜“以旧换新”回收体系运行以来,共回收加工农膜6135吨,回收率稳定在80%以上。在洮阳镇南园村和八里铺上街村引导建成2家秸秆压缩固化燃料加工企业,采取进村入户、流动作业的方式,将秸秆、牛羊粪便等就地加工成生物质燃料,为解决秸秆乱堆乱放问题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按照县财政每村补助1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每月1元钱的筹资方式,构建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在积极培育建设有机肥生产企业、玉米秸秆加工企业和秸秆饲料收储配送中心的同时,引导扶持牛羊规模养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购置收割、揉丝等设备进行袋贮、窖贮和裹包青贮,将环境治理延伸到企业生产最前沿。
激发党建新活力。紧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两大目标”,推行深化能人引领、干部能力提升等11项微改革,持续推动党的建设制度和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坚持“能人进班子、党建促脱贫”发展理念,实施“能人引领”工程,坚持“双强四有”标准,储备村级后备干部1373名;先后选拔进班子致富能人589名,其中担任村党组织书记170人、村委会主任137人,推动137个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比例达到42.4%;同时,推行“暗访督查+巡察”双监督模式,建成并运行临洮惠农资金监管网,构建了组织严密的监督网络,并以“三单五步”工作法和“三访一问”倒逼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落细、落实。积极整合村卫生室、文化室、金融网点等资源,打造了集党务、村务、医务、商务、事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全面推行“三维化”管理机制,先后调整撤换“三不”书记29人,整顿提升作用发挥不好的村党组织书记156名,整顿提升软弱涣散村党组织58个。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农村党组织“三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来源:临洮县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辑:姚登清;审核:桑彦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