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清贫”之力
何谓“清贫”?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是党的早期领导人方志敏同志《清贫》中的警句。其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回顾百年党史,“清贫”之力贯穿始终。这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执着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品格风范,激励和引导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发向前。
于“清贫”中坚守初心。古人讲,“君子忧道不忧贫。”在党的百年的奋斗历程中,无论处境多么艰难,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置个人生活、生命于不顾,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相统一,把对党忠诚、无私奉献融入精神血脉,在筚路蓝缕中奠基伟大事业。新中国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同志带头与全国人民一起吃苦,他给自己定下“三不”: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由于长期缺乏营养,作为中国人民领袖的毛泽东和许多群众一样得了浮肿病。另外,毛泽东同志的睡衣是一件棉织品,整整用了20年。破了补,补了又破,多达73个补丁……我们要学习好传承好发扬好共产党人对物欲的淡然、对信念的坚守、对精神的追求,时刻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努力在在矢志不渝中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在创造辉煌中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于“清贫”中锤炼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全党,“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从百废待兴,到探月工程、深海工程、量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到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从筚路蓝缕,到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新时代的中国,经济社会空前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全面小康社会即将实现,能始终如一坚守“清贫”之风不容易。未被真枪真炮击倒,而被“糖衣炮弹”击垮的大有人在;在利益面前,利令智昏、利欲熏心、忘乎所以的也大有人在。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于艰难竭蹶中从胜利走向胜利,正是靠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顽强拼搏、艰苦奋斗。新时代的共产党人,要始终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坚守好“清贫”之风。要始终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锤炼好“清贫”之风。
于“清贫”中担当有为。方志敏同志在《清贫》一文中写道:“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地用之于革命事业。”这番话底气十足、振聋发聩。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他们,都是“清贫”干净做事、老实踏实做人的典型模范、先进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正确处理干净和担当的关系。”我们鼓励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但决不能把担当做事作为谋取私利的前提,决不能把“多干事多出错、少干事少出错”当成不担当、不作为的借口,决不能“项目起来了,干部倒下了”。我们要把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作为干事创业的前提,把“清贫”干净廉政和担当有为勤政辩证统一起来,勇于挑重担子、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在为民谋利、为民尽责、为民担当中,践行好“清贫”之风。
于“清贫”中涵养家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党员干部的家风,不是小事、私事,关乎党的形象,关乎党风政风。周恩来同志的十条家规,不仅是对亲属的严格要求,更是培养干部家风的极好教材。其中提到“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生活要艰苦朴素”。律人先律己,正身先正心。周恩来同志每次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也要马上捡起来吃掉。总理况且如此,何况我们?不妨多学一学党史中典范的“清贫”家风,带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从不剩一粒米、不剩一片菜做起,从廉以修身、廉以持家做起,从严于律己、慎独慎微做起。努力以“清贫”之力培育好家风,促进党风政风更加清明,带动社风民风更加淳朴和谐。(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选调生 王传杰)
【来源:定西党建网 | 编辑:陈作喜 | 编审:桑彦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