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大汇聚·共襄新发展】栉风“牧”雨拓宽致富路——记市第一批农业农村领域领军人才、县畜牧中心科技特派员崔治明
崔治明,男,汉族,1979年8月出生,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县第十六次党代表,市第五次党代表,高级畜牧师,现为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曾先后荣获市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市“优秀科技特派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主持编写完成《牧草种植与加工利用技术》一书,由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在国家、省级期刊发表论文3篇。自参加工作以来,他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刻苦钻研业务知识,爱岗敬业,勤奋敬业,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振兴县畜牧业经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俗话说“好药还要开好方,好种还要好法帮”。作为畜牧技术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服务群众的好坏,“学无止境”一直是他的座右铭。与同事合作,积极开展新技术的研究、引进、推广,完成了《优质羔羊肉安全生产技术集成与应用》科研项目,被省科技厅收录于省科技报告服务系统应用技术类科技成果,被市政府评为2021年度市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
为了更好的为群众提供养殖技术服务,他积极参与全县推广牧草种植与加工、动物疫病防控、畜牧项目建设、畜牧技术培训、品种引进、畜牧业宣传等工作,深入养殖大户、养殖小区、贫困户进行实地考察调研,起草制定了《临洮县畜禽“五良”养殖技术》培训书籍,以“良种、良舍、良料、良法、良医”五良配套技术为抓手,组织编印《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肉牛羊养殖技术》等技术资料,共向养殖户免费发放技术资料10万余份。
通过农业大讲堂、临洮畜牧公众号等方式向养殖户提供技术视频,先后拍摄养殖技术视频39期,制作禽流感、布病等重大动物疫病视频课件8个。组建养殖技术讲师团,对全县养殖户采取“一对一”、“点对点”的菜单式精准培训,印发各类畜牧养殖技术知识彩页5万余份;近3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18期,培训人数达2.5万人次。
推进标准化养殖,为了改变养殖业标准化不高的问题,崔治明深入养殖企业、养殖场广泛宣传标准化养殖,开展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近来年,共培育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部级畜禽养殖示范场9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3家;发展各类规模养殖场(小区)872家,培育发展养殖专业村78个,规模养殖户1.3万户,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县的标准化养殖生产体系。
为改善畜禽品种结构,提高养殖效益,他先后与畜牧站的技术人员引进了荷斯坦奶牛、大约克猪、无角多塞特羊、萨福克羊、西门塔尔牛以及罗曼高产蛋鸡等优质高效畜禽良种,全县生猪、肉奶牛、肉羊、鸡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5%、90%、80%和100%,养殖效益显著提高。指导建成华佳种鸡场、甘扶农种猪场、华加种羊场、洮美肉羊繁育场、康和肉牛繁育场等25个种畜禽繁育场,年提供良种畜禽185.12万头(只);建成牛冻配站24个,猪人工授精站26个,羊常温人工授精站18个,全县畜禽品种改良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
2019年,做为技术服务小组组长,主持实施了县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项目,该项目有效缓解了畜牧业给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压力,加快了我县猪群品种结构的改善;2020年,做为技术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实施了县粮改饲项目,完成粮改饲面积4.2万亩,收贮全株饲用玉米12.6万吨,解决了乡村玉米秸秆乱堆乱放的问题。
2016年3月,崔治明被派到甘肃康和良种肉牛繁育有限公司担任科技特派员,他始终坚持把培育富民增收产业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针对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缺资金、缺技术、产业竞争力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等突出问题,通过与扶贫、财政、银行、畜牧、乡镇、保险公司、龙头企业和贫困户一起实验探索,将发展肉牛养殖作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探索建立了一条“政府+银行+企业+合作组织+贫困户+保险”的“六位一体”牛产业扶贫路子,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牛产业发展链条。同时,“六位一体”牛产业发展模式得到了省委的充分肯定,在全省进行了推广,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国经济周刊、中国新闻社、中国牛业科学杂志社、甘肃农民报也先后进行了专题采访和报道。
在担任特派员期间,他通过主管单位积极衔接筹集项目资金9907万元,向全县18个乡镇187个村的10783户贫困户和45个合作社投放良种西门塔尔基础母牛13270头,户均增收4000元,推动了“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有力助推了全县脱贫攻坚进程。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踏踏实实的工作,换来了丰收的硕果。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全县广阔的农村,无论是秸秆揉丝打捆技术的推广,还是良种畜禽的引进,都闪现着他忙碌的身影。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始终秉承为农者丰利、为牧者富裕的使命,以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为毕生的追求,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为全县草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