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推行村均“百亩田”模式激活村级集体经济“一池春水”

今年以来,临洮县聚力推动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以开展基层群众议事工作为契机,通过农投公司整合资源、村级组织盘活土地、撂荒地整治激发潜力,推行村均“百亩田”模式,有效破解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瓶颈,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途径。
村民议事“定调子”,议出产业发展“同心圆”
依托基层群众议事工作,村级党组织与群众共同谋划推行村均“百亩田”模式。“种马铃薯用高垄覆膜技术产量能翻番!”“修通产业路才能盘活撂荒地!”在临洮县羊嘶川村党群服务中心,一场关于推行村均“百亩田”模式的村民议事会火热召开。村“两委”干部与40余名党员群众代表围坐一堂,围绕种植技术、产销路径展开热火朝天的讨论,最终敲定“引进马铃薯原原种+高垄密植”方案。这种“民事民议、民事民决”的场景,正在临洮县各村生动上演:峡口镇新集村通过议事会创新“零租金激活撂荒地”模式,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投资修建产业路开发利用撂荒地,前三年免收土地租金,农产品收益全归集体;衙下集镇临河村整合连片撂荒地110亩,采用“高垄覆膜+股权分配”机制种植优质马铃薯,优先吸纳20名当地的党员群众参与务工,带动人均月增收0.2万元。2024年以来,全县通过“支部引领、群众点题、协商破题”模式,召开田间议事会320余场,解决土地整合、技术推广等难题148项,村民参与率达95%,真正让“金点子”落地生金。
农投公司“搭台子”,构建全链服务“生态圈”
完善“乡镇+村”纵向层级结构,18个乡镇全覆盖成立乡镇农投公司,指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集约化生产经营活动,推广土地托管、代种代收等社会化服务,一体推动集体经济提质、群众增收。各乡镇农投公司发挥资源整合和引导作用,率先垂范推行村均“百亩田”模式。玉井镇农投公司整合68座蔬菜钢架大棚打造种植辣椒、架豆、甘蓝等易销蔬菜,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使蔬菜产量提升20%,创新“土地流转得租金、务工投劳挣薪金、入股分红得股金”机制,带动126户群众户均增收1.2万元。“我们到兄弟乡镇考察后,发现菊芋生命力顽强,经济效益也比较好,比较适合辛店镇旱地种植。今年是第一年种植,收获后由镇农投公司牵头寻找购销商,与种植户签订购销合同,保障种植户收益。”辛店镇农投公司负责人说。今年来,辛店镇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种植,通过“镇农投引导+村集体示范+订单保底”模式,统一调运菊芋良种15.5吨,带动31个村试种菊芋400余亩,预计村均收益0.6万元,带动户均增收0.15万元。
村级组织“领路子”,打造多元增收“组合拳”
临洮县扎实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倍增跃升行动,各村党组织立足实际,采取盘活三资、村企共建、带动分红等模式,推动村均“百亩田”模式落实落地。“我们采取统一种苗供应、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市场销售、分户经营管理方式,建立“保底收购+溢价分红”机制,与2家销售公司签订长期供货协议,有效解决了销售难题。”三甲村党支部书记王德清说。南屏镇三甲村将种植高垄早熟马铃薯作为产业转型突破口,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联动机制,由村党支部书记牵头成立产业转型领导小组,发动党员种植能手包片联户,通过召开“炕头会”,成功流转土地78.15亩、带动群众自种71.85亩。支部牵头引进“沃土5号”等脱毒种薯3.15吨,组建“红马甲”农技服务队推广“起垄、种植、施肥、喷药、覆膜”五合一技术,实现150亩高垄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八里铺镇张家庄村采取“党组织+合作社+村集体”和“联村抱团”等模式,联建12座新型蔬菜设施大棚,辐射带动16个村年增收村集体经济3.5万元,党建引领的“金钥匙”正打开乡村振兴的“致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