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工作队要答好“驻村”考卷

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驻村工作队作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要深刻认识驻村工作的重要意义,坚持担当作为、锐意进取,自觉联系群众,以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当新时代的“答卷人”。
勤于出门,带着问题找方法。“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驻村工作的本质在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实事的关键在于找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驻村工作队身处群众工作最前沿,每天和群众打交道,要树牢群众观念,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以“带着感情、带着诚意、带着问题”的责任感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实实在在下功夫掌握一手资料,勤勤恳恳带问题找工作方法。要把驻村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坚决摒弃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杜绝“摆官威”“耍花腔”等有损党和政府形象的行为,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正确认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性,勇挑重担,把政策“落点”精准对接群众“盼点”,让政策落地生根、让政策开花结果,真正把激情、智慧和才干倾注到为民办实事上,倾注到为民谋福利上。
善于敲门,带着方法找结果。“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驻村工作要深入一线才能掌握一手资料,倾听到最真实的群众声音,提炼出最宝贵的工作方法,找寻到最想要的工作结果。驻村工作队要摆脱机关单位的传统思维,敢于沉下去,把群众事当自家事,把田间路走成连心路,把土方法变成金点子,以实践悟理论,“眼睛向下”找结果。要明确职能定位,主动开展入户走访,深入一线了解村情、吃透民意,因地制宜发展村内特色产业、千方百计帮助群众增收、想方设法解决群众困难、用心用力改变村容村貌、全心全意提升乡村治理,用实际行动让群众点赞,用工作成绩让群众鼓掌。要保持“沾泥土、接地气”的工作状态,学会群众的语言、常坐群众的炕头,真正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让产业兴旺的“长势”、环境改善的“变化”,转化为群众自发的“点赞声”。
肯于闭门,带着结果找思路。“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出门”和“敲门”都是为了更好的掌握实情,总结经验,“闭门”是为了“深造”后更好的服务群众。驻村工作队要学习“郝家桥”经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想明白到村去做什么和做成什么,要掌握一些效果不佳、群众不满意的事项进行“回炉补课”。要聚焦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助力群众增收、推进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治理、建强基层党组织等重点任务,细化工作计划和帮扶措施,明确攻坚方向与重点,蹚出产业新路径,啃下治理硬骨头,守牢返贫底线。要构建“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衔接机制,在融入群众中“发现问题”,在总结工作经验中“提炼方法”,实现“复盘-精进-迭代”的工作闭环;要以“久久为功”的韧性,把脱贫攻坚的“经验宝库”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方法锦囊”,答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