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 页人才工作 》正文

【人才大汇聚·共襄新发展】科技助农的践行者——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研究员刘喜霞

来源:临洮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2-05-26 09:36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T|T

刘喜霞,女,汉族,1979年8月生,甘肃靖远人,2000年8月参加工作,200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本科学历,现为临洮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先后获得市县表彰奖励17次,被市农业农村局授予“定西市农业领域领军人才。她始终心系群众,20年如一日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给自己量身定制了“晴天+雨天”、 “室外+室内”的工作表,我们从她忙碌的身影中看到了为民富民的坚持、科技助农的坚韧和一心为农的坚守。


她是越位的干部

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春播时,为了高质量完成试验,她拿起铁锹、提起麻袋和群众打成一片,秋收时为了测产数据的准确性,常带领团队双手捡拾刚刚从土中挖出的马铃薯、一个一个掰着玉米棒子、骄阳下一株一穗数着小麦。运动鞋、休闲装、公文包是她工作的标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她最好的写照。好多次试验户开玩笑说:“哎,我想干部们的生活美的很,不用风吹日晒、不用担心没收入,但通过这几年配合你们种植试验示范田才知道,你们其实就是带工资、懂技术、带着群众科学种田的农民呀,哈哈哈……”。在大家的笑声中,她的团队和农户一起坐在田间地头吃起了“晌午”。

她是缺位的家人

频繁下乡使她上下班很不规律,多年的磨合,家人最终选择了妥协、接受了她的这种工作常态,哪怕是80多岁体弱多病的婆婆生病住院,丈夫安排她第二天中午送饭,公公也会体谅地说:“她忙,你就把孩子管好,医院的事你们就别操心了……”;儿子期中考试后到学校开家长会是她最纠结的时间,因为工作原因,她几乎从未参加过。每当此时,她心中五味杂陈,对家人的愧疚、对工作的负责、对试验田的牵挂,让他左右为难,但每次她都选择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她用行动诠释着“自古忠孝两难全”和“哪有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她是争先进位的标兵

多年来,刘喜霞同志凭着自己干一行爱一行的执念和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实现着自己一个又一个平凡的梦想。多年来,她引进各类作物新品种100多个,其中马铃薯新品种60多个、玉米新品种30多个、小麦新品种14个;引进推广的新技术累计10多项,新材料5项。经过多年反复试验,她筛选出的新品种农作物已成为我县主栽品种,为种植户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为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在全县大面积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她在担任助理农艺师时就开始参与农业部下达的马铃薯、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在老干部老专家退休后,她又接棒主持创建项目5年,每年都高质量完成工作,并通过了省部验收。她常常说:“不会就问,多和下达任务的部门沟通,鼻子底下一张嘴,没有难倒我们的事”。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下,累计主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类项目50多项,资金达1000多万元,通过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提高了项目区群众的收入,而且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

她是高位思考的专家

从开始参加工作,刘喜霞就跟着前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经过多年的培养,她扛起了农技推广这杆大旗。她走遍了临洮的山山村村,结合自己多年的下乡经历和掌握的各乡镇基本情况,经过多次调研,制定了《临洮县马铃薯产业布局》,即水川区种早熟马铃薯抢市场、增收入;低海拔旱作区种高淀粉马铃薯,提高附加值、延伸产业链;高寒冷凉区繁育种薯,增加收益率、提高良种率。制定三大布局的同时,她又分门别类详细列举了每个种植区的种植品种和实用技术,为我县发展马铃薯产业提供了科学指导。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机、农艺紧密结合,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成为发展方向,她顺势而为,经常和农机研发人员讨论全机械化方面的问题,对研发和改进适宜当地的农机具提出意见建议,在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方面获得4项专利。同时她和省、市业务骨干一起参与制定甘肃省地方标准1项,利用工作之余,在核心期刊和省级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

2019年,刘喜霞荣获“巾帼建功标兵”奖,但无论哪个称号,对她而言都不重要,她始终尽好自己的职责,高质量完成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她在翻阅各类荣誉奖项证书时,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像竹子一样,5年扎根,1年生长,不急着破土而出,先扎好根打好基础,她始终在田间地头沉淀着自己心中的执著信仰。


【来源:看临洮微信公众号 编辑:邢玉梅 | 编审:安  平】